胡鑫宇自杀事件警醒:看懂这些“求救信号”可以挽救孩子!

2023-02-13 09:06:25 admin 43

01



2月2号上午,胡鑫宇失踪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备受外界关注的胡鑫宇事件公布了调查结论,并揭示了更多细节。


江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胡满松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国内权威刑事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下,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通过开展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鉴定等工作,给出“自杀”的结论并提供充足论据,认定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宣告了该事件的最终结果。


该事件一度因离奇和未解,在各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今水落石出,再次引发了我们对于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思考。


我们不曾忘记


高速路上推开车门跳江的17岁少年


被母亲当众掌掴后跳楼的14岁少年


三亚海边服药自尽的15岁刘学州……


这些悲痛的案例警醒着我们,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当今,抑郁症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威胁。这一点,从胡鑫宇生前日记可见端倪。


2022年12月25日,胡鑫宇妈妈曾于自媒体平台发布过胡鑫宇在校时的笔记本内容,但后来该笔记内容又被删除。获取到的原始笔记照片显示,其中许多内容疑似胡鑫宇在课堂上写下的。


爱马奇科技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近视会加深了,一直盯着桌上的书看,几乎不抬头看黑板,因为我怕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又不耐烦地讲。”在多页笔记中,胡鑫宇表达出很在乎他人情绪的事例,“10月9日,来校几天后状态依旧差,睡眠可能有问题……早上5点30分醒了一直赖床不愿起,因为害怕别人说打扰他休息。”


致远中学副校长胡冬旺回忆,事发后在寻找胡鑫宇的过程中,班主任发现胡鑫宇的物理课本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可以看到,胡鑫宇是有一些消极情绪,甚至是抑郁情绪的。


经心理专家访谈、分析,结合胡鑫宇失踪前行为,认为胡鑫宇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


2022年9月到致远中学就读后,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胡鑫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悲剧本可避免。根据调查,此前胡鑫宇已多次流露出轻生倾向,向同学透露压力大、活着没意思、想去跳楼,也曾徘徊在学校阳台试图轻生,并多次向家人求助“不想读书了,想回家”。


悲剧的发生,说明家人和学校并没有识别和重视其发出的求救信号,反映出学校和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关照、生命观念教育等方面的缺位。




0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缺一不可。学校面临强大的招生和升学压力,在做深做实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胡鑫宇失踪后,其母亲在镜头前哭得声嘶力竭:“我的孩子啊!妈妈从小把你养大,你从来都没有离家出走过呀!鑫宇,你在学校到底经历了什么呀?”


可谓爱他却不知他、不懂他。


一个生命,在纠结与犹疑后,选择走向了终点。


当一位15岁的少年决定结束生命那一刻,他在想些什么呢?


事实上,心理问题的发生不分年龄、性别。在象征着朝气蓬勃、无限可能的青春期,心理问题也可能像隐形的蛀虫,从内到外慢慢侵蚀健康健全的生命。


而目前,被情绪阴影困扰的青少年正越来越多。


爱马奇科技


根据媒体报道,在2020年上半年,辐射全国的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热线——“希望24热线”接到的求助学生来电,比前一年一整年都多。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对比2019年同期接到的来电,初中生增长85.78%,高中生增长81.75%。触目惊心的是,小学生的来电,同比增长了95.5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8月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


情绪健康直接危及生命。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我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所有的非疾病死因中,自杀,已成为10~25岁青少年的前三大死因之一。


当数字反映在具体的生命时,其带来的伤痛更为彻底。



03



如何应对孩子的厌学、厌世情绪,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看懂这些预警可以挽救孩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岳春河说,“小孩子把活啊、死了的挂嘴上”“哭着打电话说不想上学”“挺内向的孩子,好像突然开朗了,甚至有些聒噪”这些往往不被重视的现象,极有可能是孩子走在极度危险边缘的预警,甚至是向家长发来的最后求救。


爱马奇科技


校安成长认为,要避免悲剧发生,需要了解青少年在作出极端行为前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为情绪低落期求援窗口期绝望期和绝望之后的实施期。


情绪低落期源于父母离婚等家庭问题、遭受霸凌等学校人际关系问题、成绩下降等学习问题导致的情绪低落。这一状态如果长时间持续,会非常痛苦,进而产生“活着没意思”等想法,但这一时期是宝贵的援助窗口期,青少年会有求援、呼吁关注的表现。比如和朋友说、向家长或老师求助、寻求心理咨询等。也会出现自杀前的言行征兆。


一旦错过这个时期,青少年就会从求援窗口期进入绝望期,很难通过心理咨询等一般手段拉回来。进入绝望期,原则上必须从医学角度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医学治疗方案,比如住院、服药治疗等,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校安成长认为,青少年自杀前的预警可从两个方面去发现和判断:言语方面和行为方面


言语方面





1、暗示。如,没我更好、没有我会怎样、活着或人生好麻烦、活着没有价值和意义等消极厌世类情绪语言;


2、明示。如,不想活了、想死了、我死了你不要后悔、再这样我就去死等明确地表达出死的意愿。即便是孩子偶发性无心说出,也要引起注意,及时做心理评估。


行为方面





1、抑郁表现。出现“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


2、突然变化。本来内向或外向,性格突然转变;


3、突然离家出走,不告而别;


4、有自伤、自残行为,比如用刀划自己手臂,拿头撞墙等表现;


5、孩子突然无端出现不舒服。尤其是内向敏感型青少年,不愿意沟通,潜意识压抑负能量导致头疼等身体不舒服;


6、厌学,不做作业,成绩快速下降。


青少年言行有上述特点就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同时具备多个表现,要高度警惕青少年已患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04




如何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校安成长认为,发现青少年有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者难以解决的情绪问题,首先要找到学校的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工作室或者医疗机构做评估,以确定问题的程度,进而获得解决方案,问题严重时,建议家长及时送医。


日常教育中,家长的有效沟通和陪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尽量少用成年人的思维去干预甚至控制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之共情,了解孩子的内心。


爱马奇科技


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引导孩子建立自我评估体系,让孩子学会平衡内在与外在评价体系,从根本上减轻外界对孩子心理的负面影响,避免产生自我否认感。


校安成长认为,学校配备的专业心理老师一般会按要求教孩子怎么处理负面情绪以及心理问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冲突、家庭关系的处理等。家长也要注意青少年的逆商培养(AQ),学会如何处理挫折和重振信心。可以多参加有竞争性、有输赢的体育活动、军旅主题的夏令营,一些培养抗逆力的户外活动,要让孩子有抗逆训练,学会面对挫折感。


同时,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老师和家长的专业知识储备至关重要,但仅凭这些可能还不够。建议应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防范青少年自杀屏障。


例如,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教育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研发生命教育课程;加强家校沟通,及时发现青少年的消极情绪并有效干预,确保自杀预防工作的正常运转;构建遍布全国的心理危机社会支持网络和自杀干预网络,建立自杀预防专门机构,如心理诊所、心理热线等。


尤其是部分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地区的学校,针对青少年相关心理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再结合实际案例反馈到研究当中,不断形成具体的标准、做法、经验以更好指导实践。


校安成长唯愿每位青少年的心声都能得到倾听与重视,如此世上才能少一些为时已晚的悲剧。


校安成长公众号

iomuch服务中心

电话咨询
解决方案
硬件产品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