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过校园的“刷脸”签到
也躲不过课堂情绪识别的”监控”
同学们签到和表情都会被
一一记录、 分析
智能化教与学方式
通过记录学生学习的
进入时间、学习时间、学习内容、
学习训练或测试的级别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一点也不含糊...
这些"Al+ 教育”的畅想不再遥远,已经一步步在校园落地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发达,现在的人脸识别已经不仅限于对人的面部识别了,而是情绪识别,那AI是如何做到面部情绪识别的呢?
据悉,心理学家Paul Ekman早在1976年就基于解剖学,建立了面部表情编码系统(FACS)。
该系统按照人的面部肌肉,将人脸划分为大约46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动单元(AU),并分析了这些运动单元的运动特征以及其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与之相关的表情。
人工智能的情绪识别是通过获取人的生理或非生理信号对人的情绪状态进行自动辨别,以实现更加友好和自然的人机交互。
简而言之,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AI能够识别出人类面部肌肉的动作,再基于面部表情编码系统和基本情绪模型,来告诉AI这张图片上反应的是什么样的情绪,久而久之在海量数据的“灌溉”下,AI就能知道人类做出这个表情对应的是什么情绪。
校安成长AI赋能中心负责人介绍,“众所周知中国的AI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但是在教育领域,教育和人工智能的融合,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校安成长也在做一些尝试。”目前我们能够对进校门的学生在人脸识别的时候,在充分保护用户的隐私权益的前提下,还能分析出学生当日的情绪状态,把这个一个环节数据都记录下来,进行分析。
这个“情绪识别助手”可以通过学生外显的行为,准确分析跟踪学生的思维、情感、注意力、劳逸程度等身心状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精准的个性化指导。同时,还可以用来反馈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和家长及时关注学生的在校状态。
校安成长AI能力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学校教育中,“这非常人性化,父母能通过孩子的表情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老师也能随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AI在教育行业的渗透率大约在17%,但是,我们相信在未来这种融合,将会走得更加的深入,人工智能将应用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希望AI做到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让学生更加了解老师。”
AI情绪识别技术在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前景,家长和老师通过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心理干预。
AI情绪识别在教育领域更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学生的情绪监测,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教育环境。
总之,AI情绪识别技术为学生心理健康领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校安成长有理由相信,这一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让我们期待AI情绪识别技术在教育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